在重大科学上要有重投入;企业应用端也应该有重投入。生物医药、半导体等等很多领域已经有泡沫,很多项目的产品还没有,估值已经到了10亿美金以上,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倪总讲,中国人现在越来越贵,尤其是湾区越来越贵,好东西就应该贵,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有长线的资金来支持。资本市场,中央提出全面注册制,一定要让大
我讲一下向上图的问题,美国超过英国的GDP在1890年之后,美国取代了英国或者取代欧洲而成为科创中心,2020年重新提了无尽前沿法案,加大大学的投入;加大对于国家实验室的投入,大量培养技术人才,把多小散乱的实验室集中,所以美国就有了所谓的大科学工程,把这两个词联用了“大科学”、“工程”,科学、技术工程完全不一样
最近我遇到一件事,可能跟今天的这个问题有关,一家境外的大学,应该也是排名前一百的大学。他给了我一个计划,他原来报给国内的某一个政府,关于要做一个国家级的实验室。然后我就问,那他提出来的条件是什么呢?这个条件: 首先要提供相关的设备; 第二,3-5年有多少千万的经费。
我想强调另外一个关键词,不管是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和国家重大基础平台等等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我们认为:一个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怎么样把人才吸引过来;把人才培养起来;把人才激活起来,这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围绕人才去转所以大湾区的目标是要成为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但是我想,首先要比拼的是人才,我们到底
对于若干那些方向的支持,首先还是资金的支持,我是做金融的,还是关心这个事。我记得我当行长是七八年前,那时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是1点几,到2020年“十三五”末期的时候已经达到了2.4%,大约是2.5万亿。重大项目基础研究超过1500亿,钱是宽松很多了。现在如何进一步调整投资的结构和投资的方向,当然还得积极投资,政府为
最近,刚刚中央工作经济会议闭幕了,在会议上跟我们主题有关的强调了几点:强调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计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我印象当中,在大湾区最著
我是中科创星合伙人袁博。中科创星是“硬科技”理念的提出者,从2013年成立开始就深耕在硬科技领域,截至目前投资了超过400家硬科技早期项目。我们的投资有几个特色,一个是“硬科技”,覆盖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命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八大领域,重点投资这些领域当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
大家好,我叫马东军,是海松的管理合伙人。海松是一家专注于硬科技投资的投资管理机构,我们管理美元和人民币的双币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我们投资的重点领域,首先是集成电路半导体,还有新能源和新材料、智能制造、自动驾驶和企业服务等。投资策略或者叫投资的阶段为哑铃型策略,一端是早期投资,投早投新投小
各位好我是孔令国,和利资本的创始管理合伙人,来自中国台湾。和利资本专注半导体产业中早期投资,管理规模近10亿美金,投资项目涵盖覆盖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主要集中在芯片设计,在制造、设备、材料等都有布局。众所周知,台湾的半导体产业相对比较成熟,2020年前我就在当时亚洲最大的半导体投资基金工作,一路走来,看着
大家好,我是张超超,来自中国银河证券投行,我业务领域跟前面几位投资界大佬不太一样,前面几位合伙人主要是聚焦在投资领域,而我本人是做投行业务,主要是围绕电子科技产业提供IPO等服务。中国银河证券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券商,在140多家券商中,我们的营收规模已经排在前三,去年我们总裁王晟总到来以后,对我们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