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创奖 发布时间:2023-11-22 20:57:06
对于若干那些方向的支持,首先还是资金的支持,我是做金融的,还是关心这个事。我记得我当行长是七八年前,那时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是1点几,到2020年“十三五”末期的时候已经达到了2.4%,大约是2.5万亿。重大项目基础研究超过1500亿,钱是宽松很多了。现在如何进一步调整投资的结构和投资的方向,当然还得积极投资,政府为主体,各方面参与。
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各方面的发展,钱不是最大的问题,关键是钱用到哪儿?这是大问题。因为过去出现了很多重复应用,投得不够先进,投到哪儿,发挥国家新举国体制,统筹这个钱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卡脖子的基础研究要投入。这叫应用基础理论;
第二,科技前沿的理论研究,从0-1的研究,这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过去我们在这方面体现出明显地不足;
第三,要瞄准未来的产业,现在已经开始布局了,数字经济、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等方向,另外还有各产业融合的投入。
另外,过去有一个问题,你投这个,我也投这个;你干这个,我也干这个,那芯片投了不知其数,但是没有一个能够解决卡脖子。所以要做到资源的统筹,政府要发挥统筹的作用,特别是大项目的统筹。
二是要建立领军的企业,包括央企和民企(如华为),还是要做好地区之间的协调,避免城市之间的内耗。很多事都不够意思,实验室呢,刚才你讲到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522个,重点工程实验室320多个。这些实验室是不是都能瞄准一流?瞄准原创?是不是都能培养出一流的科学家?离这个目标有点原,前几年甚至还有摘牌的,这次整顿实验室还是有意义的,不在于多,而在于有力量,在于突破“能突破的”,这是资金所支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