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唐静:视觉项管

文章来源:青创奖 发布时间:2023-11-22 21:11:46

唐静.jpg

我是深圳市筑智云科技有限公司的唐静,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视觉项管的项目。

    首先和大家说我们做的是一件什么事。

    我们是利用视觉识别去辅助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的过程。

    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就发现一个问题,和客户进行了很久的调研,其中涉及到人的问题,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工程管理的结果,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很多人情世故,这会影响到工作管城的结果,同时管控过程中会有大量数据的失真、错报、误报等,而且很多时候执行层会看人办事,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标准不同,所以导致管理结果不同。

    这是近5年建筑产业的总产值,平均增速达到7.4%,建筑企业在建筑过程中,投入到安全管理里面的费用占项目资金的1%—5%左右。

    这是我们产品的目标,用设备以及算法排除一切人为因素,利用视觉去发现风险,用AI统一风险标准,结合我们的业务流程进行自动化的流程管理。

    这是产品的逻辑,分成3层,一是现场感知层,涉及很多IoT的设备,主要是做采集的数据;二是AI算法,这会涉及到工医、工帽等的算法;三是结合业务场景,里面涉及到人员管理、安全管理,还有物资的管理;四是视频融合。

    这是项目实施的事例图,可以通过一块屏幕在现场标注出风险识别和进行预警,预警会分两方面,一是在现场进行现场的提示,这些风险会到业务系统进行分析,以及业务场景关联场景的触发,最后传送到管控系统,然后去做后续的处理。

    我们所有的算法是和场景、业务做融合,它是可以自由组合的,8个算法加3个场景,再加上人、机、料、法、环详细的业务,会融合出很多细节和场景。

    这是我们系统的架构,IoT感知层,我们把它当做人的触感延伸,主要是在现场采集数据,解决数据采集不准确的问题。这些数据采集以后,会到AI引擎做分析,AI引擎会把规范、规则统一化、标准化,通过机器去判断这个东西是合规的还是不合规的,这些所有的数据会传输到我们的业务管控系统以及现场管控系统,最终这些数据会聚到数据层,然后给决策层做全景的统筹。

    我们产品的优势,在建筑行业做了8年,集轨道、能源、商业地产等200+家企业的合作积累,算法方面我们有自己的首席科学家和联动引擎,现在我们做视觉最重要的是现场数据,现在所有的算法都是通过现场的数据进行训练,我们现有的现场数据是在10万小时以上。

    这是推广的方案,主要分3个,线上推广,主要是和腾讯、华为进行深度的合作,目前也有几个项目在推进的阶段;二是大客户直销,比如说深圳地铁、碧桂园等都有一些项目上的合作;三是渠道推广,今年目前已经建立了200家左右的渠道商,明年会全国全面铺开。

    财务方面,今年预计的计划是5千万的收入,前几天我看了一下,目前已经完成了80%左右,今年年底之前交付的合同额是可以超额完成的。明年计划是在1.5个亿左右,一直到2024年可以达到5个亿。

    这是我们的核心团队,我们的总经理是张晓伟先生,负责企业全面的运营,欧先生是负责产品规划和技术团队管理,沈是负责机器视觉研究、全球AI资源整合等等。

    这是我们过往的合作客户,谢谢。


咨询

我们